搜索
Search
banner01

banner01

了解更多
banner02

banner02

了解更多
banner03

banner03

了解更多

News

Check category
Your present location:
Homepage
/
/
/
The "difficult path" and "coal shortage" of coal steel production capacity reflect the dilemma of capacity removal

The "difficult path" and "coal shortage" of coal steel production capacity reflect the dilemma of capacity removal

(Summary description)煤炭和钢铁这一对去产能路途上的兄弟,如今却分道扬镳。煤炭重现供不应求的强势格局,动力煤价格单边上扬,焦煤和焦炭现货价格最近三个月上涨超过50%。与此同时,由于冶金煤供应告急、成本大幅攀升,一度火热的钢市降温入秋,钢厂10月份的即期利润跌至盈亏线下。寒露一过,北方又到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季节。一天,10余名来自各地的企业、期货机构的煤炭行业研究员,按例会

The "difficult path" and "coal shortage" of coal steel production capacity reflect the dilemma of capacity removal

(Summary description)煤炭和钢铁这一对去产能路途上的兄弟,如今却分道扬镳。煤炭重现供不应求的强势格局,动力煤价格单边上扬,焦煤和焦炭现货价格最近三个月上涨超过50%。与此同时,由于冶金煤供应告急、成本大幅攀升,一度火热的钢市降温入秋,钢厂10月份的即期利润跌至盈亏线下。寒露一过,北方又到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季节。一天,10余名来自各地的企业、期货机构的煤炭行业研究员,按例会

Information

煤炭和钢铁这一对去产能路途上的兄弟,如今却分道扬镳。煤炭重现供不应求的强势格局,动力煤价格单边上扬,焦煤和焦炭现货价格最近三个月上涨超过50%。与此同时,由于冶金煤供应告急、成本大幅攀升,一度火热的钢市降温入秋,钢厂10月份的即期利润跌至盈亏线下。

寒露一过,北方又到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季节。

一天,10余名来自各地的企业、期货机构的煤炭行业研究员,按例会聚北方,把酒畅谈。这一次的心情与去年行业“冰封期”相比舒畅不少。因为,今年以来,276个工作日减量生产制度让煤炭重现往年供不应求的强势格局,动力煤价格单边上扬,焦煤和焦炭现货价格最近三个月上涨超过50%。

不过,同为“黑色系”的钢铁行业研究员没有心情喝酒吃肉了。冶金煤供应告急、成本大幅攀升,7、8月份火热的钢市,却在传统的“金九银十”降温入秋,钢厂10月份的即期利润跌至盈亏线下。

同天不同炎凉,折射出煤钢去产能的产业链困局。“房地产开发火爆推升粗钢需求,粗钢需求点燃钢厂生产热情,钢厂生产需要‘双焦’供应,而‘双焦’限产了。产业链去产能的不同步,造成了今天煤炭产能在定量限产后一放又放。”一位钢铁行业研究员直言。

钢铁企业闹“煤荒”

“云南一家钢铁厂这两天就因为焦炭供应紧张,刚停掉一座350立方米的高炉。”记者近日从一位钢铁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近两个月来,由于焦炭供应持续紧张,已经影响到部分钢厂正常生产节奏,部分钢厂不得不提前检修、甚至减产。

20日,网上流出钢企向供应商紧急要煤的求援函,其无烟煤库存降低到仅能维持3天。“现在钢厂能凭老客户关系拿到货就不错了,而且也不一定能按需求量足额发货。”山西太原一家焦化企业人士向记者反映:“上游焦煤供应不足,我们自己的产量也有限。”

钢铁和煤炭这一对去产能路途上的“难兄难弟”在关键时刻出现了分歧。9月份,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份向发改委“求煤”的文件流出,让钢铁和煤炭的供应矛盾进入大众视野。文件称,近两个月煤炭供需形势从充足变为紧张,有的钢企个别炼焦配煤的煤种库存几乎断供。

一夜之间,煤炭仿佛又回到五年前供不应求、价格攀升的“黄金时代”。

“短期内,无论大集团、小煤矿都释放不出产能了,焦化厂开工率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我的钢铁”网煤焦事业部分析师雷万青告诉记者,从供给端增加煤焦产量已经不太现实,只有从需求端减少用量,才能缓解整体煤焦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

下游用煤企业资源紧张的情况再次引起了国家发改委的重视。9月份,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煤炭专项会议,讨论下游用煤情况。了解上述会议过程的人士告诉记者,相关部门十分重视冬季供电供暖保障工作。最早从7月起就放出风声,或释放部分被控制住的产能。而对于钢铁行业希望增加焦煤供应的呼吁则态度微妙,对是否释放焦煤产量一直未给出明确表态。

钢铁行业闹“煤慌”的原因或许能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一组数据中得到解释。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817万吨,同比增长3.9%;对比之下,原煤产量27696万吨,同比下滑12.3%。今年前9月,中国粗钢产量6.0378亿吨,同比下跌0.4%;原煤累计生产24.56亿吨,同比下滑10.5%。与此同时,由于钢厂求煤心切,9月焦炭产量同比上升7.3%至3929万吨,但今年前9月焦炭产量仍同比下降1.6%。

煤钢去产能“殊途”

一个减产不到0.5%,一个减产超过10%。为何同样执行去产能的煤、钢两大产业,反映在产量数据上的结果相去甚远?上证报记者从一线了解到的情况或能给出答案。

小马是内蒙古某大型煤炭企业的工作人员,职责是生产计划调度。

“我们公司有近半的煤矿因为资源渐渐枯竭、开采成本过高,已处于停产状态,也列入了去产能的范围。”小马说。

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情况,截至9月底,我国煤炭行业退出产能已经完成目标任务量的80%以上。

“对于违法违规超产的煤矿,今年监管的力度异常严格。督查组经常到煤矿抽查,了解是否超能力生产等。”小马说,平时监管部门还通过视频监控、定时定量分发票据等方式控制煤矿的产量。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改善煤炭生产经营秩序的通知》,进一步细化276个工作日制度。部分煤矿反映从6、7月份起,产量仅能供应重要的大客户。

6月开始,环渤海动力煤指数大幅攀升,目前焦炭价格也创下近三年新高。中宇资讯市场分析师关大利认为,煤炭行业与下游行业去产能的工作没有同步展开,需求没有同步减少,才令煤炭供应变得紧张导致价格上升。

具体来看,煤炭下游涉及电力和钢铁企业,前者使用动力煤,后者使用焦煤焦炭等冶金煤。在火电用煤依然宽松的情况下,冶金煤资源却尤其紧张,是因为钢铁行业去产能不力吗?

数据很难一言以蔽之。国家统计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煤炭行业退出产能约1.53亿吨,完成全年目标的61%;28个产钢地区和中央企业共退出粗钢产能3468万吨,约占全年任务量的77%。从进度来看,钢铁去产能甚至比煤炭推进得更快。

“我们现在就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规定来,要求停掉的产能就停,该限产的就限产。”河北省唐山地区一家国有钢厂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钢铁业去产能的问题,可能是出现了只去产能没有控产量。”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钢铁产能接近12亿吨。按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亿多吨粗钢年产量计算,行业利用率仅为67%。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大多是长期停产闲置的产能,因此对产量影响不大。

对比之下,煤炭行业一方面关停落后煤矿,一方面对先进产能也限制产量。上半年通过减量化生产和治理违法违规控制了约10亿吨产能,其中全面实行276个工作日制度相当于控制了超过6亿吨的产能。

上下游行业“失衡”

在受政策把控的煤炭市场,产量政策犹如“松紧带”。4月至今煤矿全面缩量生产后,9月政策市场又受下游影响转而适度放开。

9月底,国家发改委联合部门下发了《关于适度增加先进产能投放、保障今冬明春煤炭稳定供应的通知》。据测算,将有1503座符合条件的煤矿可以于今年10月1日12月31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

然而,煤炭行业生产并不能像政策预期的那样“收放自如”,短期内产能较难恢复。“一些煤炭企业前三季度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经营目标,加上担心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期加班的动力不是很足。”小马告诉记者,集团下属的矿井进入了第一批74座先进产能释放名单,获准在国庆长假期间继续生产,实际只生产了3天。

相比于政策严控的煤炭市场,钢铁产量相对市场化,一些民营钢企在国家去产能之年迎来了复工潮。“钢价走势最强的是3、4月份,一方面是因为去年大面积停产使得行业供给处于低位,加上一、二季度的需求复苏,行业供需错配下,价格企稳回升。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大量资金进入黑色产业链,尤其是期货市场,这也带来一部分需求回升。”刘海认为。

在实体需求端,楼市火爆也为钢市上涨“釜底添薪”。“今年楼市行情使得房地产开发商资金回笼较快,对钢价起到催化作用。”刘海说。

2015年用钢数据显示,房地产占据了钢铁下游超过一半的需求。今年开发商投资增速整体上升,1至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8%。

除了房地产行业,基建投资也成为今年钢铁下游的一大亮点。从总量上来看,今年基建投资较去年预计有接近20%的增长,1至9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同比增加17.92%。

在诸多需求因素和经济稳增长预期下,钢企在6、7、8三个月开工率和产量持续上升。正如中钢协人士所言,去产能的同时要保障稳增长,需要把握好控产量和去产能的问题。

在经济运行体系里,去产能和稳增长政策如何平衡联动,市场和政府的两只手如何协调,这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道路上仍待摸索的问题。

Scan the QR code to read on your phone

All Copyright:Changsha Zheng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